"非也,非也,"仙人意味深长的看着远方,"苏子有云,自其变者而观,天地曾不能已;自其不变者观,物我皆无穷尽,其又何羡&63;且死者已矣,生者尚存,生死更迭,世道乃存." 诗人向仙人下拜,"承蒙指点,小生至此才当真看穿了这死生之道."
仙人笑而不答,目送这诗人的背影走向泉边.
"只是看穿时,也就该饮这忘川的泉水了......"
传说中,在这世上有一条路叫做“黄泉路”,有一条河叫“忘川河”,“忘川河”上有座“奈何桥”,在桥的尽头,有一块通体鲜红的石头就叫做“三生石”。据说,有情的男女们,只要在这“三生石”上刻下两个人的名字,就可以“缘订三生”,三生三世都可以在一起。 孟婆汤就是用忘川河水熬的。
过杭州灵隐寺前那块写着“咫尺西天”的照壁,往前行去,入天竺,道旁有清可见底的小溪。行不多远,便见路边有一座小石桥,过桥,由小路上山,石阶上杂草丛生,最特别的是,夏秋之季,石阶上有很多很长的有着黄黑相间花纹的“百足虫”,象蜈蚣一类的“长虫”,似乎趴在石阶上是在乘凉。只五六分钟,三生石就到了,石头其实是不起眼的,只是上面镌了字,便传奇了。四处少有人迹,只有些形状各异的大石头散落在沉沉的绿色里。站在这里便想起一句话“海枯石烂”,再看看这块在传说里代表了“前世、今世、后世”的三生石,身边的恋人便分外让人爱怜。现代中人,并没有奢侈的后花园可供情人们“私订终生”,但是三生石一直都是在的,仿佛就是为了聆听情人们的盟约而在这里静静立着。
最佳时间:在秋日的黄昏漫步而至。刚好可以看得清三生石上刻着的典故,也刚好可以忽略路上的爬虫。 传说,唐朝时有一个和尚圆泽和李源交好,有一天一起去峨嵋,有两条路可以走,圆泽要走一条,李源要走另一条,最后还是依了李源。半路上, 碰见一个大着肚子的孕妇,圆泽脸色一变说:我所以坚持不走这条路就是这个原因,她孕的就是我,已经三年了,今天见了面再也躲不过去了,一会你去看那个婴儿,我会以笑为证,我们如果有缘十二年后在钱塘天竺寺外可以一见。 说完,那个妇人就生产了。李源过去一看,那个婴儿果然对他笑了…… 十二年后,李源如约来而至,正是一个月明之夜,忽然听到一个牧童唱到:
三生石上旧精魂, 赏风吟月不要论。 惭愧情人远相访, 此身虽异性常存。
李源知是圆泽,就想上前和他亲近,可牧童又唱到:
身前身后事茫茫, 欲话因缘恐断肠。 吴越山川寻已遍, 却回烟棹下瞿唐。 唱完就不知所踪……
也许正如和尚所言:三生石上旧精魂, 赏风吟月不要论。身前身后事茫茫, 欲话因缘恐断肠。
是呀,人生本是来去匆匆,美好的生活无暇欣赏.又被世间的琐事缠绕.
2007年的四分之一过去了.期间,经历了许多,感受了许多,认同了许多.学会了拒绝,学会了孤独.虽然努力的忘记过.电话少了,有些不习惯,换了一个号,想从新开始.但还是频繁的看手机,拿着它,总感觉会有电话打来.认了一个姐,高中的,因为我想珍惜.新号没有几个人知道,因为我想享受孤独. 忘不掉的终究是忘不掉的,虽然曾经那么努力的忘记.
享受生活,美好的生活,不要让烦恼充斥了生活的主线.
也许,世上本无事,只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.
|